2017年10月12日至14日,“2017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在古城西安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及多家医院承办,江苏等12个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协办。大会广聚业界翘楚,吸引了1200余名业内专家学者参加。
13日上午,大会主席 苏海川 教授主持了会议开幕式,空军军医大学 陈志南 院士、中国抗癌协会 王瑛 秘书长、陕西省抗癌协会 李树业 理事长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了肿瘤标志物研究的重要战略意义和国际前沿研究动态,回顾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对专业委员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本次大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空军军医大学 邢金良 教授介绍了专业委员会的发展计划及本次大会的特色。
大会就现阶段肿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成果及科研临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尤其是在以肿瘤循环细胞、肿瘤循环DNA以及外泌体的研究探索上,四川大学 魏于全 院士、南京医科大学 沈洪兵 校长、美国Thomas Jefferson大学 杨虎山 教授等诸位专家各抒己见,其精彩的报告引起了在场听众高度关注和热烈的反响。
尤为可贵的是,大会敢于走在科研及临床转化的前沿,针对方兴未艾的外泌体学科,提出成立外泌体专家委员会的建议,以汇聚行业内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等专家资源,旨在为外泌体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合作提供平台,同时也构建好未来由外泌体基础研究迅速向临床转化的通道。
外泌体专家委员正式启动筹备,外泌体论坛会议顺利召开
应大会组委邀请,汕头大学肿瘤研究中心 张灏 主任 于 10月13日 晚,主持召开了 肿瘤标志物委员会外泌体专家委员会 的筹备会。外泌体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叶国栋 博士首先介绍了与会嘉宾,并介绍了专家委员会构想及宗旨等。随后 张灏 教授指出外泌体领域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外泌体学科将随时迎接在产学研各个领域的爆发及崛起;把握肿瘤诊疗的新动向,运用好新的武器,其当务之急就是理顺基础研究、临床转化的衔接关系,搭建好在课题申请、联合实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学科平台,让行业内外围绕外泌体学科的各项资源形成合力,促进和繁荣外泌体学科的全面发展。
会议现场,微流控、生物信息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肿瘤诊断以及外泌体基础研究的各位专家畅所欲言,就外泌体学科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解决方案做出细致的探讨,就专委会成立以后的短期目标、学科共识的书写及发表、人员组成及分工做了详尽的规划。
与会的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邢金良 教授指出: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在本次大会上特设外泌体论坛,高度重视外泌体研究,全力支持外泌体专家委员会的筹建及组建,外泌体学科方心未艾,亟待百花齐放,即将迎来产学研的大爆发,在此形势下成立该专家委员会具有前瞻性、必要性及合法性。
张灏 教授走在专委会的前列,对本次筹备会进行总结,明确了专委会的名称为“外泌体专家委员会”,明确其现阶段为中国抗癌协会下设的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的一个分支;明确了成员组成及加入标准,明确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内容;同时,对投身于外泌体专家委员会的专家及工作人员表示感谢,预祝外泌体专家委员会早日建成,迎合时代发展的契机,又好又快地壮大成长。
于筹备会成功召开的次日,大会特设的外泌体论坛会议也聚集了为数最多的听众,张灏、李疆、王通、孙佳姝、黄小义、贾大、宁婵娟等专家教授在会议中均做了精彩报告,紧扣学科发展的动向,干货不断,引发在场听众的热烈反响。
针对肿瘤液体活检及其新兴的学科,借助中国抗癌协会的大平台,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高瞻远瞩地组织及支持外泌体学科发展的一系列活动,将成为国内行业动态的风向标,外泌体学科的发展或将从政策、人才、平台等多方面迎来新契机。
2017-10
2017年10月12日至14日,“2017年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在古城西安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及多家医院承办,江苏等12个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协办。大会广聚业界… [了解更多]
微环DNA表达双靶向抗体的癌症免疫治疗技术成为继CAR-T技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TIL技术(“肿瘤渗润淋巴细胞技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技术之后又一项获得成功的新一代治疗技术。